-
中大校長段崇智到訪悉尼小記
林錫濤 今天(九月廿八日)是個特別的日子,皆因今晚與中大校長段崇智在悉尼城中喜鳳臺酒樓有個約會,與會者包括我們校友會會長譚少琴、校友會中大聯絡顧問文直良博士、幹事黃珊、黃子豪、鄧永蘇和我﹔因為今次校長來澳主要是參加學術交流及交換生計劃會議,中大學術交流處處長范瑞欣也參加了我們這個晚飯約會﹔以往校長到訪澳洲,都是過百人參與的盛會,今晚不同,八人對座,談話就更加親切而深入。 打開話盒子先是自我介紹,我們的自我介紹不在此詳述了,要講的是范處長,她本科原來是在南澳大學畢業的,難怪她對澳洲有那麼多認識﹔最後的自我介紹是段校長,他在香港觀塘牛頭角長大,他說的求學經歷,對我感受很深,在皇仁書院唸完中六後便遠赴美國留學,而非在港繼續唸中七入港大,其中一個因緣是得某高人的指點,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喜歡做研究而求知欲極強的人,入港大後做醫生或工程師並非其個人希冀,在美國完成學士學位後,又因緣際會地得另一位高人的指點,到洛克菲勒大學攻讀博士學位,此後便從事研究及教學工作,成就當然斐然﹔這裡兩次提到「高人指點」,是指勤奮讀書,當然是改變人生的基本法則,敏於人事也極其重要,第一是向內多了解自己的本質,第二是向外多方探求,特別是咨詢別人的意見,這就是《中庸》第一章裡談到「慎獨」的本意,段校長年青時與人的兩次交談,隨後的決定卻改變了他的一生。(註 :「慎獨」者:不要自以為是,偏執己見之謂也。) 有人提問中大的發展方略,校長說現在正鞏固以往的發展成果,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預計在校本科生、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將超過一萬,此外為加強中大與內地的聯系,中大在北京等主要城市,都設立辦事處,主要是協調招收國內生事宜。 有人提問六十周年誌慶,校長說籌備工作從年初開始便進展得如火如荼,正式的晚宴將在12 月10 日舉行,此外,12 月2日為中大校友日,12 月6…
-
楓葉下的袋鼠
黃珊 在加拿大居住了超過二十年,去年又因先生工作關係短期移居澳洲,為人生加插了一個獨特的小篇章。校友會希望我能分享一下在北美洲和澳洲生活的異同。我在這裏闡述的, 僅僅是我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及亞伯達省卡加利各十年的生活,及我在澳洲悉尼起居範圍主要在市中心的短短一年時間的觀察,只屬井底之眼界,深知不能以偏概全,如有不正確之處請多賜教及指正為盼。 加拿大和澳洲其實很多地方十分相似。兩國都屬前英國領土,有著歐洲歷史根源,也是移民國家。大城市都十分國際化,隨處可以見到不同種族人士。不過在溫哥華,除了中國、印度和菲律賓外,伊朗是一個很大的社區。在卡加利則有非洲國家如尼日利亞、肯亞等國的社區。在悉尼由於鄰近亞洲,印尼、馬來西亞的人口比例會多一點。加拿大和澳洲都是地大物博,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。人口稀疏,開車四、五小時才到達鄰近城市不足為奇。經濟政策上,兩國政府都注重人民財富平均分配,屬高稅率國家。我們在加拿大習慣了納重稅,對這方面已感覺平常,但對很多香港人新移民是不習慣的。 加拿大和澳洲的社會問題都屬第一世界的問題。面對的挑戰包括人口老化、勞工短缺﹔經濟方面有通脹、衰退、民生方面有房屋短缺、醫療制度頻臨崩潰﹔環境上有極端天氣帶來的天然災害。另外較特殊的,是兩國均有一段欺壓原住民的黑暗歷史,政府近年都正積極尋求和解,這同是兩國政府的大議題。 雖然表面上由溫哥華移居悉尼適應上沒大問題, 但也有些意想不到的文化衝擊。澳洲天氣較加拿大和暖怡人,但變了建築物(尤其是樓齡大一點的)的隔熱(冷)設計不算完善。加拿大房子都有中央暖氣系統、雙層、甚至三層玻璃窗,在室內開了暖氣只要穿短袖衣服已很舒適。這邊的房子卻有很多罅隙令冷風吹入,在室內要像在香港一樣穿厚厚的大衣。我來了以後,發現衣櫃裏的很多衣服都不合適這邊的環境,變了室外的太厚,室內的又太薄。 但也因為這邊的天氣和暖,屋戶流行有露台,可以晾曬衣物,省回不少電費。在加拿大,冬天下雪下雨,就必須用乾衣機。雖然看起來好像不太環保,但加拿大的環保項目其實是比澳洲先進的。加拿大每家每戶都有垃圾分類,分有紙、玻璃、金屬、軟、硬塑膠等,十分仔細,還有廚餘收集﹔大部分店舖、食肆也一早棄用膠袋、膠盒。反觀我現在住的大廈和辦公的地方,就只有玻璃、膠樽和紙的回收﹔廚餘亦十分不普遍。可能澳洲地大人少,有很多存放廢物的空間吧! 澳洲的富裕從他們的文娛活動可見一斑。每星期在Darling Harbour、和凡有大小場合都可以看到煙花﹔…
-
澳洲勞工日家庭同樂日 – 活動報告
編輯部 每年澳洲勞工日公眾假期,校友會都會舉辦家庭同樂活動,今年 (十月二日) 也不例外,選址為悉尼市中心的遊覽區。 是日風和日麗,氣溫適中,在太陽下雖有一點點的熱,但也極為適合戶外活動,參與者超過三十人,十分踴躍。 當日大家於早上九點在米信火車站集合,然後以輕鬆步伐登上悉尼大橋,經天文台山公園 (Observatory Hill Park) 、米勒步道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