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珊
在加拿大居住了超過二十年,去年又因先生工作關係短期移居澳洲,為人生加插了一個獨特的小篇章。校友會希望我能分享一下在北美洲和澳洲生活的異同。我在這裏闡述的, 僅僅是我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及亞伯達省卡加利各十年的生活,及我在澳洲悉尼起居範圍主要在市中心的短短一年時間的觀察,只屬井底之眼界,深知不能以偏概全,如有不正確之處請多賜教及指正為盼。
加拿大和澳洲其實很多地方十分相似。兩國都屬前英國領土,有著歐洲歷史根源,也是移民國家。大城市都十分國際化,隨處可以見到不同種族人士。不過在溫哥華,除了中國、印度和菲律賓外,伊朗是一個很大的社區。在卡加利則有非洲國家如尼日利亞、肯亞等國的社區。在悉尼由於鄰近亞洲,印尼、馬來西亞的人口比例會多一點。加拿大和澳洲都是地大物博,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。人口稀疏,開車四、五小時才到達鄰近城市不足為奇。經濟政策上,兩國政府都注重人民財富平均分配,屬高稅率國家。我們在加拿大習慣了納重稅,對這方面已感覺平常,但對很多香港人新移民是不習慣的。
加拿大和澳洲的社會問題都屬第一世界的問題。面對的挑戰包括人口老化、勞工短缺﹔經濟方面有通脹、衰退、民生方面有房屋短缺、醫療制度頻臨崩潰﹔環境上有極端天氣帶來的天然災害。另外較特殊的,是兩國均有一段欺壓原住民的黑暗歷史,政府近年都正積極尋求和解,這同是兩國政府的大議題。
雖然表面上由溫哥華移居悉尼適應上沒大問題, 但也有些意想不到的文化衝擊。澳洲天氣較加拿大和暖怡人,但變了建築物(尤其是樓齡大一點的)的隔熱(冷)設計不算完善。加拿大房子都有中央暖氣系統、雙層、甚至三層玻璃窗,在室內開了暖氣只要穿短袖衣服已很舒適。這邊的房子卻有很多罅隙令冷風吹入,在室內要像在香港一樣穿厚厚的大衣。我來了以後,發現衣櫃裏的很多衣服都不合適這邊的環境,變了室外的太厚,室內的又太薄。
但也因為這邊的天氣和暖,屋戶流行有露台,可以晾曬衣物,省回不少電費。在加拿大,冬天下雪下雨,就必須用乾衣機。雖然看起來好像不太環保,但加拿大的環保項目其實是比澳洲先進的。加拿大每家每戶都有垃圾分類,分有紙、玻璃、金屬、軟、硬塑膠等,十分仔細,還有廚餘收集﹔大部分店舖、食肆也一早棄用膠袋、膠盒。反觀我現在住的大廈和辦公的地方,就只有玻璃、膠樽和紙的回收﹔廚餘亦十分不普遍。可能澳洲地大人少,有很多存放廢物的空間吧!
澳洲的富裕從他們的文娛活動可見一斑。每星期在Darling Harbour、和凡有大小場合都可以看到煙花﹔ Vivid Sydney 更連續三個星期在市中心開著千盞萬盞的燈飾。那種璀璨雖然令我讚嘆,但不用計算機亦可以想像到那耗電量,如沒有豐富財力是做不到的。 這在加拿大實在匪夷所思。例如在我居住的溫哥華,一年也只有三幾天的大型煙花匯演,而且多數還是有贊助商注資的。
在澳洲卻有一樣東西可能用金錢也買不到,就是這邊美味的水果。由於澳洲水果大部分是土產,每個季節在市場裡都能找到合時令的水果蔬菜。這邊香蕉是香蕉味,蘋果是蘋果味。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,但在加拿大要吃到有香蕉味的香蕉是不容易的,因除了卑詩省夏天出產的草莓、藍、黑莓、櫻桃等水果外,絕大部分的水果都是要從外國長途跋涉運來,在水果未成熟時已摘下入箱,所以淡而無味。
說到吃,這邊食肆林立,亦由於天氣和暖,很多餐廳都設有半開放式的座位。在加拿大,只有少數有格調的餐廳才會擺些戶外的位置,到了冬天就會停止開放。也可能天氣和暖的關係,我發現這邊的很多餐廳沒有自設的洗手間,往往要走到外面,到另一個大廈內用公共的衛生間,如食客想洗手或解手都十分不方便。在加拿大我感覺是法例規定食肆內必須設有自己的洗手間。
雖然硬件略有不足,但澳洲的軟實力我是十分欣賞的。無論是店鋪、銀行等服務機構的職員,以致街上的陌生人都十分友善,樂於助人。似乎一直在香港訓練到的事事謹慎、先假設對方心懷不軌的心態在這邊只會變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、令人汗顏的場面。這裡的銀行、政府服務,及電訊公司、水電公司的客戶熱線亦十分有效率。在加拿大如果要打任何熱線等上半小時絕對不足為怪,而最後可能也解決不到問題,是很沮喪的一回事。
澳洲和加拿大都各有可愛的地方,無論到哪裏都應投入當地的社會,擴闊圈子,盡量貢獻,享受每一個地方給你的喜悅。